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老区人物

辛锐,名门望族里走出的抗日女英雄

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25-04-09|浏览次数:16

“死,我从来没有想过,

但从来也不怕,

从当兵的那天开始就有了这个准备,

我只盼着抗日战争的胜利,

到那时有一个家。”

                                        ——辛锐


2019010708040292057.jpg  辛锐,抗日战争中的巾帼英雄,有才有德,有容有貌。她的一生十分短暂,在花样年华就已牺牲,而她短暂的人生尽数奉献给了祖国伟大的抗战事业。

辛公馆里出了一位女画家

  辛锐,祖籍山东省章丘市辛寨村,1918年出生在济南市一个民族资本家家庭。辛氏家族在当时非常显赫,是济南的名门望族,著名的“辛公馆”就建于大明湖畔。辛锐出生于荷花盛开的季节,家人为其取名辛淑荷。祖父辛铸九、父亲辛葭舟都是思想开明的爱国人士,辛锐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辛锐天资聪慧、勤奋好学,练得一手好字,尤擅绘画、木刻,曾师从济南著名画家黄固源。

  1933年,长城抗战打响。国民革命军的爱国将士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给日军以迎头痛击,鼓舞了国人。辛铸九认为抗日救国,人人有责。他凭借自己在社会上的声望,在济南民众教育馆为辛锐举办了个人画展,将义卖所得之款全部捐给了抗日将士和东北的流亡同胞。这次画展,使辛锐名声大振,济南都知道辛家出了位才貌双全的女画家。15岁的辛锐也是通过这次募捐,深切体会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22.jpg


位于大明湖畔的辛公馆,辛锐一家三代居住的家

危难之际随父投身革命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平津失手后,日军沿津浦路南下,一路屠城,奸淫烧杀,肆意抢掠,在济南连续制造“济阳惨案”“鹊山惨案”等,把济南人民推向了痛苦的深渊。日军攻打济南,韩复榘不战而退,弃济南满城百姓南逃。为躲避战祸,辛锐一家几经辗转来到滕县投奔担任官钱局局长的父亲。

  很快战火蔓延到了滕县,危难中的辛葭舟,给一直联系的中共党员赵笃生写信,下定决心投奔共产党。信件辗转到了山东省委书记郭洪涛手中,他立刻回信,请辛葭舟一家立即起程到滕县八路军的驻地,派出一个八路军小分队接应。1938 年,辛葭舟带着自己的三名子女,奔向沂蒙山抗日根据地。部队领导经常找辛葭舟商讨抗日救国大事,同时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当时对日军的作战方针等。辛葭舟很受鼓舞,内心充满对共产党极其方针政策的认可。当看到部队在后方的实际困难,辛葭舟把从官钱局清点的全部资金以及自家的全部财产悉数捐献给党组织。多少国民党官员大发国难财,而辛葭舟坚守民族大义,慷慨解囊,毁家纾难,解了省委机关及其所属部队的燃眉之急。郭洪涛赞他是真正的“山东及时雨”。在辛葭舟的鼓励下,辛锐同胞三人参加八路军,入伍前他们立下共同誓言:驱逐日倭,卫我中华!奋勇杀敌,不怕流血!

革命老区多才多艺的八路军女战士

  部队为家,人不卸甲、马不离鞍,居无常所、食无定时,百里行军、日夜兼程是常有的事。辛锐的双脚经常打满血泡,但她从不叫苦,老百姓常常夸她“八路军里还有这么漂亮吃苦耐劳的闺女”。“参加八路军了,是革命战士了。”辛锐经常这样勉励弟弟、妹妹。凭着一腔热情,辛锐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从事革命文艺工作,很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八路军战士。不久,辛锐奉命到山东抗日军政干校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省妇联任秘书。

  沂蒙革命老区的抗日根据地作战条件极其困难,部队行军没有地图。辛锐找来新闻报纸,并按当时敌我区域做了修改、补充制成军用地图,然后复制若干份。山东纵队司令员张经武风趣地说:“大辛(当时大家分别称辛锐和妹妹辛颖为大辛和小辛)同志,你给部队行军配上了向导,为战士打仗安上了眼睛。”

  1938年底,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创刊,报头的设计和毛泽东的木刻像却成了影响出版的问题。省妇联推荐辛锐参加该报的筹建工作,辛锐曾办过画展,对木刻也颇有研究,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项任务。为保证机关刊物的准时出版,她把自己关在屋里潜心钻研,将自己的艺术才能全部倾注在领袖形象的塑造上。为精益求精,报头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毛泽东像也刻了好几个。终于,辛锐用自己的画笔为根据地第一份党报设计好了报头和木刻像。1939年1月1日,带有辛锐设计的《大众日报》“创刊号”准时印发。辛锐出色的成绩很快得到了党组织和领导的信任,1938年10月24日,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是在这一天辛淑荷改名辛锐,励志自己要像一把锐利的尖刀刺向敌人的心脏。

  1941年3月8日,山东省妇联成立姊妹剧团,辛锐任团长。剧团以演戏、唱歌、宣传画等文艺形式宣传、动员妇女参加抗日,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沂蒙山崎岖的山路上和村户农院里到处留下了她的足迹和歌声,《什么花开放向太阳》这首至今仍流传在沂蒙山区的民歌,就是当年辛锐和她的战友们创作的。辛锐到农村号召妇女放足时,光着脚踩在泥土里,没有半点富家小姐的架子。她把裤腿卷到膝盖,给妇女讲放足的好处:“你不是觉得小脚好吗,那请你露出来,咱们看看谁的美。咱们再跑几步,看看谁跑得快!”

  辛锐以自己的行动感染着他人,人们也喜欢同她在一起,听她讲革命的道理,讲党的政策,讲赶走日军后解放区美好的未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辛锐亲自当老师,开办美术学习班,教大家写字、画素描,耐心地指导、讲解写字、画画的基本要领。她精彩的讲解和精湛的艺术功底很快就激发起大家的学习兴趣。大家上课时认真听讲,没有纸笔,下课后就用小木棒在地上苦学苦练,进步很快。她不知疲倦地演讲、创作宣传画,有一幅《老王当兵》的画通俗易懂又鼓舞人心,干部、群众看后都拍手叫好。

战火中聚少离多的革命伴侣

  在中共山东分局党校学习期间,辛锐认识了党校副校长陈明。陈明先是欣赏《大众日报》上辛锐设计的报头,又心仪于她的端庄美丽,辛锐则被陈明的博学和涵养所吸引,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让辛锐和陈明结合在了一起。1941年3月,辛锐在沂南县青驼寺与时任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简称战工会)副主任的陈明结为革命伴侣。

辛锐和陈明丈夫.jpg

辛锐和她的丈夫陈明

  结婚之初,即是分离的开始,婚后第三天,辛锐便赶赴姊妹剧团,陈明回到战工会。绵延的大山,几百里的山路,使这对新人难得有见面的机会。组织也体会二人的困难,已决定把他们调在一起,但因为战时工作紧张,一次次地拖延。有一天,陈明收到了附在文件夹里的一张小纸条,那是辛锐写给他的:“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要当母亲了。我期盼着待孩子生下来之时,就是抗日战争胜利之日,那该多好呀!”陈明看完,兴奋不已,随即写下了几句话,让人带给辛锐:“看了你写的条子,心里无比高兴,真没想到我快要当爸爸了。我想只有努力工作,快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在抗日战争胜利的欢呼声中,听到婴儿——我们孩子的第一声啼哭,那将是世界上最洪亮、最美妙的声音。”

转战大青山,花样年华血洒火红峪

  1941年冬,日军集结5万兵力向沂蒙山区开展“铁壁合围”式大“扫荡”,这是日军在山东规模最大的一次“扫荡”。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立即通知党政军各领导机关和团体,迅速转移人员至大青山,坚壁清野做好准备,粉碎日军的大“扫荡”。

  反“扫荡”前的一天深夜,陈明来到辛锐的住所。辛锐高兴地坐在炕上向陈明讲述着自己这段时间的工作。陈明为她的工作热情所感动,并一再叮瞩她要注意安全:“形势有可能恶化,日本帝国主义不顾一切,变本加厉,进行大‘扫荡’,上级已经作了部署,我们应该保持警惕,机智勇敢地歼灭敌人。”辛锐点了一下头说:“死,我从来没有想过,但从来也不怕,从当兵的那天开始就有了这个准备,我只盼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到那时有一个家。”第二天一早二人各自奔向了自己的岗位。

  在费县大古台村,陈明和辛锐相遇。陈明率部队急行军准备阻击敌人,他举起右手和辛锐打了个招呼,来不及交谈便匆匆离去。谁料,这次分别竟成了永别。

  1941年11月30日,抗大一分校及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和八路军一一五师机关各部共计5000多人,在大青山地区遭日军“扫荡”部队合围。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我参战部队抱着血战到底的决心,与敌人进行了一场殊死搏斗,最终成功突围,但伤亡惨重。陈明在突围途中双腿负重伤,被日军包围。他坚持战斗,在只剩下一颗子弹时,毅然把枪口对准自己,饮弹壮烈牺牲。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曾经感叹:“北有平型关,南有大青山。”大青山突围战是山东敌后战场伤亡较大的一场战斗,成功地保卫了山东党政军机关,在全国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姊妹剧团在反“扫荡”时付出了血的代价,辛锐在大崮突围时双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右膝盖骨全被打掉,左膝盖骨被打掉了一半),小腹部也中了弹。经简单抢救包扎,战士们把她抬到山东纵队第二卫生所驻地火红峪村。当时,医药奇缺,她的伤势虽经卫生所包扎治疗,但仍不时疼痛难忍。每次剧痛,辛锐都要昏过去。部队领导派剧团徐兴沛为她进行护理。为了安全,徐兴沛把辛锐隐蔽到一个叫鹁鸽棚的山洞里,民兵在洞口周围布上了地雷,徐兴沛还特地埋上了三颗手榴弹。当徐兴沛把辛锐隐蔽的处所安排妥当后,天色已近黎明。这时日军已经开始搜山,十几个日军鬼鬼祟祟朝山洞边沿靠近,“轰”的一声地雷响了,日军死伤大半。没死的敌人在洞外叫嚣着。

  不久,又有几个日军来到山洞顶上,在周围徘徊了一天一夜。为了使山洞不被敌人发现,辛锐二人整整一夜没合眼,等待时机随时准备战斗。入夜,寒风阵阵,守在洞口的日军点起火堆,准备烧火煮饭。辛锐根据斗争经验断定,这是出其不意突击敌人的好时机。徐兴沛拿起四颗手榴弹,来到洞口,敏捷地一跃,冲了出去,乘敌不备,迅速跃入左前方的单人洞,拉响了洞内早已备好的地雷绳索。“轰!轰!轰!”三颗手榴弹制成的“地雷”在日军屁股底下开了花,炸得敌人死的死,伤的伤,活着的连滚带爬向山下逃去,二人这才稍微松了口气。想到辛锐已经两天滴米未进,徐兴沛稍微安顿就山下找饭去了。

  从辛锐进入山洞的第二日,天就下起了大雪。日军妄图借助恶劣的天气,一网打尽八路军和隐藏在山洞里的伤病员。日军在辛锐所在山洞两边的山梁上,设上了三五成群的岗哨。徐兴沛离开辛锐三天后,才背着给养回来,辛锐已经五天没吃东西。她先按照预先定好的接头暗号,在洞外学了两声猫叫,里边没有回答,便不顾一切冲进洞内,发现辛锐已被伤痛和饥饿折磨得昏了过去。经过一阵抢救,辛锐慢慢苏醒过来。为了驱走洞内的寒气,徐兴沛又拾来一些干柴,在洞内生起了火堆,洞内顿时变得暖烘烘的。身负重伤的辛锐,情不自禁地唱起《三八妇女节歌》:

“冰河在春天里解冻,

万物在春天里复生,

全世界被压迫的妇女,

在‘三八’喊出了自由的吼声!

从此我们一起打破毁人的牢笼。

苦难使我们变得更坚定,

旧日的闺秀变成新时代的英雄。

……”

  辛锐在山洞里隐蔽了10多天,伤势渐好,但双腿已残疾,不能走路。10多天来,这一带平静无事,12月16 日下午,卫生所的同志把辛锐接回到火红峪村。这期间,她不止一次地问徐兴沛:“陈明现在何处?怎么不来看我?难道……”徐兴沛一直不忍心将陈明牺牲的消息告诉她,直到她牺牲。

3.jpg


辛锐养伤的山洞

  始料未及,第二天一股日军突然来火红峪一带搜山,包围了卫生所。情况万分危急,卫生所的同志急忙抬着辛锐突围。由于山路崎岖,行走艰难,他们刚跑出一段距离,敌人就追了上来,机枪打得担架附近的石头直冒火花。辛锐见形势危急,担心同志们抬着她会受更大损失,大喊:“你们别管我,赶快突围!”危险来临,我们的同志怎会抛弃战友!担架后面的日军紧追不舍,辛锐用恳求的口吻说:“同志们,快把我放下!咱们不能作无谓的牺牲,趁着天还未黑,你们快点突围去吧!”话音未落,抬担架的四名同志先后倒下了,担架被扔在了地上。面对周围越来越多的敌人,辛锐坐起身,把三个手榴弹放在身边,又把一颗手榴弹放在胸前,用棉被藏裹起来。几个日军争先冲上来,被辛锐投出的第一颗手榴弹炸死了。一个日本军官又走过来,被辛锐投出的第二颗手榴弹炸伤了。当几个日军同时举枪欲向辛锐射击时,辛锐又投出第三颗手榴弹,吓得日军急忙卧倒不敢开枪。辛锐紧握胸前的手榴弹怒视敌人。这时,一个日本军官瞄准辛锐开了枪,辛锐倒下了。当日本军官赶过来用力拉她裹着的被子时,辛锐用力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年仅23岁的辛锐带着自己未出生的孩子与敌人同归于尽。

44.jpg


辛锐牺牲地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英雄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了这片钟灵毓秀的红色热土。厚重的沂蒙山记得,苍劲的青松记得,悠悠的山风记得,后世几代代中华儿女也记得,那位活跃在沂蒙山、怀着满腔热血奋勇杀敌的抗日女英雄——辛锐。人们用多种纪念形式诉说着敬仰之情,费县有辛锐小学,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广场有她的雕塑和广为流传的故事,家乡章丘的辛锐中学、辛锐纪念馆,都将辛锐的革命精神代代传承,激励着后人为建设伟大祖国而不懈奋斗。

上一篇:光耀济南的英雄 —— 张耀南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25 版权所有:济南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主办单位:济南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鲁ICP备2025147909号 XML地图